不是现在这样做法,是以石板作锅,生火炒谷,严格地说还不能算“饭”。一直到陶烹时代,“黄帝蒸谷为饭,烹谷为粥”,才开始有现在这样的饭,所以,饭在中国,少说也有了5000年的历史。最早的饭是蒸出来的,而不是煮出来的。“释之溲溲,蒸之浮浮。”《诗经·大雅》就证明了这一点。我记得小时候,在乡下老家,那时都是吃蒸饭。
早上起来,将米用水熬煮得半生不熟,将米捞进木甑,用来蒸饭。留下的米汤就当粥喝,也可冲蛋吃,味道特鲜、特香,至今我还时常怀念。
至于烧饭,看来简单,其实也不容易。烧僵、烧焦的屡见不鲜。正如清朝翰林学士朱彝尊著《食空鸿秘》中所说:“南方煮饭,味足但汤水火候难得恰好,非则太硬,亦难适口。”那么怎样才能将饭煮好?清朝佚名著《调鼎集》有记载:
善煮饭者,虽煮如蒸,依旧颗粒分明,入口软糯,其诀有四:一要米好,香稻、晚米,不使若霉;二要善淘,淘净米不惜功夫;三要用火先武后文,焖起得宜;四要放水不多不少,燥湿特宜。
其实饭的做法各有千秋,有腊味煲饭、荷叶包饭、吞豆煮饭、竹筒煨饭,长沙人惯吃蛋炒饭,至今还盛传不衰。清代著名文学家、美食家袁枚说:“饭之甘,在百味之上,遇好得不必用菜。”这就是饭的真谛所在。